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 B.两汉时期 | C.魏晋南北朝时期 | D.隋唐时期 |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冶铁技术的落后 | B.精耕细作的需要 |
C.耕牛的极度缺少 | D.小农经济的阻碍 |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 B.“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
C.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
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 B.国力对比变化 |
C.社会形态转变 | D.文化途径迥异 |
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说: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
A.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 | B.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
C.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 | D.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 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上述现象反映出( )
A.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C.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 D.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