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日记录》记载:“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 A.四世同堂的传统观念被士大夫打破 |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
| 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 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
| 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
|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
| 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人为的“强制性”爆发的革命。下列能够作为这个结论依据的是
| A.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 |
| B.布尔什维克党人数较少难以发动革命 |
| C.俄国从沙皇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过渡太快 |
| D.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条件不足 |
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是,“新和谐公社”短短几年就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和谐公社”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B.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强大 |
| C.“新和谐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
| D.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尚未暴露 |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一体化 |
|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
| D.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
在2012年6月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洪秀柱说:“过去金门、厦门炮火隆隆,充满硝烟。而今根据我们保守地估计,金门每4个家庭,就有1户在厦门购地置产,每10个金门的居民,就有1个拥有人民币账户。”这表明海峡两岸()
| A.由对峙走向全面合作 |
| B.民间交流得以加强 |
| C.都认同“一国两制” |
| D.统一成为历史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