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大量异籍棚民进入徽州山区,或开山种地,锄种苞芦……或挖煤烧炭……从地方官府到乡村宗族纷纷驱赶棚民,并指出:“欲图安久之策,莫若因山泽之资,谋兴养之利。兴养则山成材山,人怀乐土,家裕户饶,公私两益。”这主要表明
A.官府试图垄断煤炭业的生产和开发 |
B.徽州人排斥外乡人以便独享山区资源 |
C.徽州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D.徽州山区资源丰富,经济开发活动活跃 |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的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
C.企业的决定权开始掌握在工人手中 | D.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二战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有: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企业普通员工与资本家一样拥有股票 ③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④企业由专业的人员经营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表述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
C.调节农业生产 | D.举办公共工程 |
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 | 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