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描述:“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种局面最早应该出现在
| A.蒸汽时代 | B.电器时代 | C.电子时代 | D.信息时代 |
图一和图二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B.分封制、郡县制 |
| C.郡县制、行省制 | D.分封制、行省制 |
《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
| B.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 |
|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
|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 A.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
| B.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
|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
|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天无所事事 |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
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时间 |
主要事迹 |
评价 |
| 20世纪20年代 |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
|
| 20世纪30年代 |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
|
| 20世纪40年代 |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
|
| 20世纪50年代 |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 |
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