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有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的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
| C.用贡金装点自己的城市 |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
关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曾先后肩负起民主革命使命 |
| B.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 |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
| D.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幅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
| A.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 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
| C.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
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不再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 |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 |
| C.放弃了原有的民主革命任务 | D.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 |
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红军长征的胜利 |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