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可以反映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据统计,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 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 |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
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
马克思说:“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明清政府的做法
A.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一致 | B.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相反 |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与马克思的观点有本质的相似性 |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