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人口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面图1反映了我囯人口抚养比和就业比的时间变化,图2反映了人口红利消失前后日本经济走势,图3反映了估计的中囯各个时期GDP潜在增长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示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抚养比与就业比呈负相关,两者之和为100% |
| B.人口抚养比下降期有利于经济较快增长 |
| C.我国建国初期人口抚养比上升主要是因为人口出生率高 |
| D.我国2013年后人口抚养比上升是因为人口出生率低 |
—般,人们将抚养比小于50%时称为人口红利时期,而人口抚养比超过60%时称为人口负债时期。关于中、日两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日本人口红利期出现比中国早 |
| B.日本老龄化比中国严重,老年人比中国多 |
| C.日本人口红利期人口抚养比变化较慢 |
| D.日本已经进入人口负债期 |
中国随着人口红利出现拐点,劳动力开始减少,人口抚养比增大,我国GDP面临增速减缓的局面,下列应对措施科学的是
①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②继续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③通过改革打破垄断、扶持中小企业,让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④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增加生育率
⑤延长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标准
|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乙所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 B.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 D.地中海气候、山地气候 |
甲气候类型在西岸呈狭长形状向北延伸,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 A.盛行西风、洋流 | B.距海远近、地形 |
| C.地形状况、洋流 | D.盛行西风、纬度 |
图示地区河流水系的主要特征为
| A.流量小、含沙量少 |
| B.水量大、水能丰富 |
| C.支流多、流域狭小 |
| D.流程短、呈平行状 |
下图为某大陆沿西海岸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大陆是
| A.北美大陆 | B.亚欧大陆 |
| C.非洲大陆 | D.南美大陆 |
图示30°~40°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 C.温带荒漠带 | D.热带荒漠带 |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30°~40°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
| B.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
| 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
| D.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印度半岛此时盛行的风向为
| A.西南风 | B.东南风 |
| C.西北风 | D.东北风 |
“渔场”所示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寒、暖流交汇区 |
| B.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 |
| C.位于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区 |
| D.位于低纬度海区 |
下图为澳大利亚的太阳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四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太阳能丰富;邻近冷气团源地,气候干旱 |
| B.②地太阳能较丰富;地势高峻,日照时数长 |
| C.③地太阳能较贫乏;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多 |
| D.④地太阳能较贫乏;盛行中纬西风,雨日较多 |
影响澳大利亚能源密集型产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市场 | B.资源、市场 |
| C.技术、资金 | D.技术、交通 |
下图为新西兰南、北二岛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新西兰地热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5%。该国地热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
|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
| C.印度洋大洋中脊,属板块的生长边界 |
| D.太平洋大洋中脊,属板块的生长边界 |
新西兰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北岛,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 B.交通、地形 |
| C.水文、土壤 | D.气候、植被 |
有关新西兰自然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光照充足 ②森林资源丰富 ③水能丰富④物种独特⑤矿产种类多,储量大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