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完成下列问题。
| 农业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
108.8 |
53.7 |
250.8 |
191.9 |
|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
1956 |
977 |
2495 |
3150 |
|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
121.7 |
140.6 |
6.1 |
79.2 |
|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
145.6 |
186.6 |
2.1 |
37.9 |
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
| C.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 |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
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别是
| A.甲、丙 | B.乙、丁 | C.丙、甲 | D.丁、乙 |
中国经济地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资源条件 | B.自然条件 |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D.气候条件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
②“阳光地带”建立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
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④⑤ |
美国五大湖区芝加哥一区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是在区域发展的:
| A.初期阶段 | B.成长阶段 | C.后期阶段 | D.转型阶段 |
“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优美的环境条件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工业区中,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 A.德国的慕尼黑 | B.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
| C.“硅谷”高技术工业区 | D.美国东北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