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P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当一架飞机沿晨昏线由M地经P点飞到N地,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先西北,后西南 D.先东北,后东南

若a为夜弧,M点的日出时间为

A.3时 B.5时
C.7时 D.9时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1→a2 B.b1→b2 C.c1→c2 D.a1→b1
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a1→a2 B.b1→b2 C.c1→c2 D.a1→b1
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a1→a2、a1→b1 B.a1→b1、b1→b2
C.c1→c2、a1→c1 D.b1→b2、c1→c2、a1→a2

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的影响。此外,人口的流动还会受到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主要推力是
A.乡村地区环境优美 B.地铁和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
C.城市就业机会多 D.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2.造成我国“民工潮”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人口密度的差异 D.人均寿命的差异

2006年8月11日,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人口增长率过大
C.男女比例失衡 D.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2.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 B.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C.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3.下列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后果的是
A.劳动力减少,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竞争中处于劣势 B.国防兵员不足
C.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D.青年负担过重

结合下列材料,判断13—14题。
材料一: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材料二: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

时间
1949
1954
1978
1980
1990
1992
1996
2000
2002
2006
城市人口
比重%
10.6
15.35
17.92
19.39
26.41
27.63
29.37
36.22
39.09
43.9

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根据本次会议精神和中国的现实情况,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