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上述故事中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③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11年2月9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提高存贷款利率
意味着
()
①增加了储户的利息收入②减轻了贷款者的利息负担
③可能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④结束了负利率时代
|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④ |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观光旅游。小赵大学毕业后,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瞄准市场开了一家小型翻译公司。该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
| A.解决就业 | B.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
| C.顺应经济全球化 | D.获取利润 |
图描述的是某商品在半年内的价格走势。下列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商品很可能供不应求
②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大
③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④该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010年某商品的价格为300元,到了2011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了一半,与此同时()
①纸币的发行量增加了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商品的价格为150元
②某公司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商品的价格为150元
③整个行业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其它条件不变,则2011年该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10%
④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次数增加20%
,其它条件不变,则201 1年该商品的价格为180元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我国古代唐朝时期曾推行过的“常平法”使百姓受益,社会安定。“丰则贵取,饥则贱与”,即政府在丰年收粮存入平仓,以免谷贱伤农,当荒年、青黄不接粮价上涨时,开平仓以平粮价。“常平法”的所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国家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
②政府适度干预有
利于经济的稳定
③政府的有效调控要建立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