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组织高三学生开展“美丽福建网上行”活动,要求同学们上网搜集美丽福建的素材,并在“美丽福建”主题班会上展示搜集的材料。
同学甲:福建省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加快“绿色转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十二条主要水系水质优良,2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成为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福建“清新空气游”在全国悄然兴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游客增加了28%。
(1)福建“清新空气游”的悄然兴起带给我们哪些经济学启示?(12分)
(2)公民应如何通过自己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助推经济的“绿色转型”?(12分)
同学乙:福建某公司,遵循生态规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避免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品,依托专家、教授,经过三年的努力,在国内率先实现蝇蛆规模化、可控化及全天候可控稳定性生产,并把蝇蛆作为新型饲料,应用于畜禽养殖实践中,为社会提供健康可口的原生态农业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有人认为,该公司取得成功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10分)
同学丙:近年来,福建省先后开展了“福建好人”、“福建最美”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乐于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敬老爱亲的“福建最美”、“福建好人”。凡人善举,他们的事迹感动你我,感动福建。
(4)运用民族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分析评选“福建好人”、“福建最美”活动的价值所在。(8分)
下图为2009—2013年我国GDP总值及其增长率、2013年三大产业增加值。
(1)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3分)
(2)观察数据,推演三大产业增加值与GDP总量之间的关系。
图:1978——2012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上图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从社会生产目的角度看,新型城镇化有何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自于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段时间以,全国各地综艺节目为了保持收视率,纷纷引进海外节目。《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都是靠花巨额资金引进的海外版权。继而再“你模仿我.我拷贝他”,在引进版节目和模仿版的夹击下,缺少创意的本土节目表现平平,只有《开讲啦》、《汉字英雄>等少数节目因富有原创特色而让人耳目一新。
(1)结合材料一,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提高文化自信?
材料二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盲目排斥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需要我们有对自身的理性审视,也需要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2)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如何处理我国文化和外文化的关系提三条建议并说明原因
材料三在全球化条件下讲文化自信:实质上就是如何看待全球化浪潮不断冲击的本土文化或者是民族文化的机遇和发展问题。为了更好促进文化发展,某地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成政府角色转变,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落实国家法律,设立行政法规,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保障: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府的知识,谈淡该市促进文化发展措施的启示。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答问题。
注: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大致在85% ---95%之间。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当前我国建立起了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但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市场运行透明度不够,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与国际市场不能有效接轨,国际竞争能力弱;行政性垄断的领域由政府定价,价格传导不畅,缺失有效竞争;交易行为不规范,各种潜规则盛行,市场监管规则不清,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1)简述图一、图二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材料三与国际市场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发展对外关系的过程中,我国屡屡遇到各种障碍,有对我国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质疑声音,有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意抵制,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带的摩擦与冲突,也有基于中国威胁论的无端抵毁……但是,重重障碍不能阻挡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结合材料三,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上述问题?
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对外开放的序幕。针对我国资金不足、技术管理落后的局面,开放初期以“引进”为主,通过利用外资、引进竞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面对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共十五大确立了“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改变,十八大提出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3)结合材料四,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开放战略调整的合理性。
材料一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材料二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