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首提“建设美丽中国”,这六个字勾画出未来中国发展的一幅盛世美景,让人充满期盼和遐想。
注:①据有关专家预计在人均GDP达到2万至 2.5万美元时会迎来CO2排放量下降拐点;②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为6141美元
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2013年1月12日统计)
注:我国很多地区持续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截至2013年1月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见下表左边一栏“措施”)。
措 施 |
经济生活依据 |
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
示例:消费水平受物价影响,稳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
①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
① |
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 |
② |
③加大财政的补助力度,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 |
③ |
④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
④ |
材料三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不失时机坚定不移地深化分配体制改革,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破除一切妨碍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让人们“共享尊严荣耀”,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l)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请比照材料二表格中的示例,将报告中提出的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按照顺序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说十八大报告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启示。
综合探究:
材料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出现了冰川萎缩,海平面上升,台风飓风频繁登陆,动植物死亡率增加,人们生活受到威胁的问题。我国政府也在其出台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指出,气候变化将对我国的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材料二:针对大气变暖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07年底,全球气候大会通过了旨在不断减少温室效应、改善全球气候的“巴厘岛路线图”。对此,我国表示将本着“承担共同的但又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
材料三:我国政府日益重视环保工作。2007年11月,国务院第一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这一指导“十一五”环保工作的行动纲领。08年2月,国务院已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全面普查工作。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撤销环保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以进一步坚强环保工作。
(1)从经济和政治生活角度看,政府重视环保的依据是什么?
(2)简述材料一、二、三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3)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4)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的加速主要归咎于人类的活动。据此某班学生对所在地的企业的大气环保工作进行了调查,并且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假如你是该班同学,你准备就促进该地企业搞好环保工作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而关键的抉择,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近4140元,农产品彻底告别了短缺时代,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富裕的生活。30年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锁定土地与农民。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材料二:30年改革开放,广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破这一难题,广东经过周密调研后提出,抢抓全球化发展新机遇,构建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加强与东盟合作,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广东决定从今年起再投入500亿元,全面推进“双转移”——推动产业由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推动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向非农产业和发达地区转移,“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由按行政区域配置转向按经济区域配置。
(3)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分析广东是如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
材料1: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体育遗产。为建成实用高效的奥运场馆,不断优化调整设计方案:一是确保满足奥运会赛事需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使奥运场馆能够长期为人民的健身、文化和休闲服务。为了提高场馆赛后利用率,避免出现闲置现象,将部分比赛场馆安排在6所大学里,其中4所大学的为新建场馆,2所大学的为改扩建场馆。这样,赛后可作为大学的体育教学场所,提高利用率。二是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改扩建场馆占全部场馆的一半左右。三是尽量采用临时设施,降低建设和维护费用,减少新建场馆,避免闲置。
材料2:2009年“中国志愿者日(3月5日)”奥委会主席罗格发致词,“2008奥运无疑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不仅要感谢取得骄人成绩的各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运动员,更要感谢做出巨大贡献和极大支持的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北京奥运会上,处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每一处需要他们的地方,感动世界,带来温暖。令人欣喜的是,曾被担心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的80后、90后青年人,成为志愿者大军中的主力。他们的担当意识和公民意识让人欣慰。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奥运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2中志愿者的事迹谈谈应如何理解人生价值?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黎明前的黑暗
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为某种“无稽之谈”。
(1)材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思维方法,并加以说明。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指包括以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自治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试根据所学政治常识,阐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体现。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