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据此回答小题。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97983亿元 约合6.04万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 如果到2020年党的“翻一番”目标能够实现,那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
A.397983亿元;19109元;5919元 |
B.795966元;38218元;15919元 |
C.795966元;38218元;11838元 |
D.1591832元;76436元;23676元 |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不属于我国既定的奋斗目标的是
A.工业化已经实现 | B.生态环境良好 |
C.制度更加完善 | D.对外更加开放 |
对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翻一番”的目标,有人认为没有必要等到2020年。只要中国人民银行认真工作,积极印钞,这个目标就可以在2013年得以实现。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国家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增加都需要更多的人民币 |
B.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了货币流通规律 |
C.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积极印钞会导致通货紧缩 |
D.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人民币的面值 |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13)》,报告对明年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物价上涨压力较今年有所增强。按照物价上涨的趋势,假如2020年党的“翻一番”目标得以实现,而物价却比2010年上涨了10倍甚至100倍,如图所示。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提高,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
B.民不聊生,但中国社会更公平公正 |
C.人民更加幸福,国家更加兴旺 |
D.老百姓生活更加痛苦,社会贫富差距更加悬殊 |
1949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败走台湾之前,中国社会也出现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如果中共中央不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也有可能带领我们败走他乡。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来看,中共为何要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A.是因为中共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B.是因为中共具有与生俱来的执政本领 |
C.是因为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末日就会到来 |
D.是因为不处理好这个问题人民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描写春节的诗。据此回答第5~6题。
5.诗中所描写的过春节的习俗至今比较普遍保存的有( )
A.放鞭炮、贴春联 B.喝屠苏酒 C.开门迎财神 D.挂桃符避邪
6.一千多年前形成的习俗能够延续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说明了( )
①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④许多传统习俗得到了本民族的广泛认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下列不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是( )
A.昆曲 | B.水墨画 | C.四合院 | D.哥特式建筑 |
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私塾是古代中国最基础的教育制度,只是因为有了私塾,才使《三字经》、“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典籍得以广泛流传。由此可见( )
A.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传统文化的传承 |
B.私塾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最好形式 |
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D.教育方式决定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原则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有人借保护传统文化之名,对历史上出现的“三寸金莲”大加赞美,甚至提出要为“三寸金莲”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这种做法之所以错误,主要是因为( )
①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②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成精华
③不知道人类的审美观是因时而宜的
④没有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