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次增设了文化分论坛,探讨亚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热播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已经译成缅甸语,借助“中国电视剧走进东盟”项目。今年上半年在缅甸播出。该剧把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提炼、加工得到观众认可。该剧制作者以“轻喜剧”的形式,把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演绎得酣畅淋漓,深受观众善爱。
(1)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剧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指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断扩夫共同利益汇合点,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则会形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2)结合材料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5分)中国,从东盟走向世界;欧盟,应对债务危机看好中国。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21日,第八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开幕。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也是中国一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成1周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已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实践证明:中国和东盟十国形成的命运共同体,起到了”10+1>11”的效果。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为什么能起到“10+1>11”的效果?
材料二:2011年10月27日,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一揽子协议。
欧盟表示,希望寻求中国的支持,解决欧元区债务问题。中国本着开放的态度,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为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而努力;愿意在互利共赢基础上.加强金融等领域合作,扩大双边贸易投资;愿意与欧方开展有效的合作,推进共迎挑战、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
(2)假如你是一位时事评论员,请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层面解读我国处理“欧债危机”的立场与态度。
(15分)2011年10月20日一21日,山东省三季度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泰安召开。
材料一:
注:2008年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2001年则遭遇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面临用工荒,而今年则更是升级成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对中小企业来说,如果2009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最复杂的一年,那么2011年则是最纠结的一年。
(1)面对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中小企业”自身应如何走出困境。(8分)
材料二:为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应对困难,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健康发展,山东省中小企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到乡镇、到企业,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与企业共商解困之策,共谋发展大计,要千方百计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制约,运用各方面的政策和服务资源,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今年作为“中小企业”最纠结的一年,政府应如何帮助其度过难关。(8分)
(10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佛山,18位路人见死不救。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两岁女孩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轧,随后的7分钟内,18名路人却视而不见,女孩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而事件中施援手救人的陈贤妹,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奖励,使“好心人免责”,让“好人能够有好报”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南昌,20位民工见义勇为。2011年10月19日,南昌市广场东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
故,一名女孩被一辆蓝色别克轿车压在车底,20个正在附近等活的民工闻讯立即冲上来抬车救人,受伤女孩得到及时救治。一群纯朴的民工成为了“生命天使”。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两个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请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角度发表一下你的看法。(6分)
(2)“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国家机关应如何促进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4分)
(10分)2011年,中国在收入分配改革、民生保障、所得税改革等多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从而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
(1)截至2011年9月底,北京、天津、山西等21个地区相继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21.7%。山东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非全日制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11.5元。
(2)2011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60周岁以上的农民可直接领到由政府支付的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实现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3)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进一步了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请谈谈国家多措并举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经济学依据。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五“保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某市响应国家号召,倡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并将9月22日定为首个“无车日”,号召“市民少开一天私家车,机关少用一天公务车”,减少汽车尾气等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同时应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状况。对此,绝大多数市民能自觉遵守市政府相关规定,保证“无车日”活动顺利进行,履行了市民应尽的义务。可也有人说,“开车上路是我的权利”。
(1)请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五的认识。
(2)材料六表中案例反映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措施,简要概括案例中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案例 |
经济学道理 |
示例发展低碳经济价格机制要发挥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市场自主调节,按商品的稀缺程度决定能源的价格 |
影响价格因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案例一我国制定了“发展规划”、“能源规划”、“循环经济规划”和“节能减排规划”等;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 |
案例一: (请勿在此处答题) |
案例二某颜料厂通过安装氨氮治理设备,每年可减少氨氮排放量1200多吨,有效解决了氧化铁行业的环境影响这一难题;将用水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企业,对超计划或超定额取水的企业,实行超定额累进收费制度,实现了企业用水从“以需定供”到“以供定需”的转变,有效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
案例二: (请勿在此处答题) |
案例三少用一个塑料袋,减排二氧化碳0.1克;5层以下用爬楼梯代替坐电梯每次平均可减排二氧化碳600克;选择应季蔬菜水果,每千克减排二氧化碳400克;夏季时空调调高一度,每台每天可以减少排放175克二氧化碳…… |
案例三: (请勿在此处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