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近5年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年份 比例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城镇化率(%) |
45.68 |
46.59 |
49.7 |
51.27 |
52.57 |
注: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未来中国三十年内中国的城镇化率目标是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推动城镇化发展,必须要突破制约存在于城乡的二元管理体制;城镇化包括统筹新农村建设,会涌现出一批农村新型实用科技人才;城镇化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国家投入的资金是八万亿以上,这些资金用于建房子,建工厂,建港口,建机场,建高速公路,建地铁,城市道路改造,建城际铁路,新农村建设等等;城镇化过程中,这些转移的人口需要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与问题?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推动城镇化建设对我国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企业内部分配现状
材料二:在发达国家,企业内工人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的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重却节节上扬。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些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列举两点即可)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在村委会协调下,该河滩地被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在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3 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 000元。
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材料一:如下图。
2006-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凭借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材料二: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个重大政策导向之一。对于如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它反映出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2)请简要分析“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经济意义。
王军一家的月收入是30 000元。王军的父亲是国有企业的职工,月工资是4 000元;王军的母亲是外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是6 000元;王军本人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月收入是10 000元;王军之妻是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是6 000元;王军的妹妹开了一个小店,月收入是4 000元。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材料一:2012年2月14日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 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 639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税收总收入完成89 720.31亿元,比上年增加16 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
材料二: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拉弗在一次午餐中向当时的一位白宫官员解释税率和税收的关系时,在餐桌上画出了拉弗曲线,如下图: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说明拉弗曲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