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高二年级在探究本地文化发展战略时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省在文化建设,尤其是公益性文化建设的投入上,力度不断加大,四川川剧大剧院试运行,省图书馆新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全省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和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1.74万个农家书屋基本建成。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6%、97.7%。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四川省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理由。(9分)
(24分)2010年,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某校高三⑴班同学围绕“关注农民工,关注中国未来”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参与讨论】
目前,我国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对话交流】
90后的黄大明没什么工作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可他连水泥也卸不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准备招1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的黄大明想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毕业生。黄大明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能跟他谈谈。
(2)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建言献策】
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选举,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3)从政治制度上怎样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他指出:“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尤其要积极促进两国青年交往,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让中美友谊后继有人。”
材料二 2011年1月22日,新华社发表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从1979年邓小平访美开启了中美合作新篇章开始,中美合作关系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尽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曲折和困难,但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为中美两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双方共同利益的需要。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已成为双方的主流民意。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期待。中美要做伙伴而非对手,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1)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美两国为什么要加强中美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
(2)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美为什么要做伙伴而非对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物价,关乎民生。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本取向,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文强调,国有大中型企业要为稳定物价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的监管,做到不抢购、不抬价、不囤积;生产流通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价格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得趁物价上涨之机,投机炒作,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材料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皮,在逆民心”。中共十七居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征是制定了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降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共享文明发展的成果;未来五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依法行政的完善,为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莫定基袖。
材料三 2010年12月26日,重庆当选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组委会给予重庆“热辣之都,民生之城”的硕奖评价。厚民生,聚民心;顺民意,保民安。两年多来,“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发展战略硕果东承。“宜居为民、畅通为民、森林为民、平安为民和健康为民”,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推动城市风貌的整体提升。“五个重庆”目标实施两年多来,历经打黑除恶的惊心动魄,历经全市人民的艰辛努力,百折不回,成效显著。重庆的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1)联系材料一,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稳定物价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2)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对材料二所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加以评析。
(3)联系材料三,说明“五个重庆”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实施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主要哲理。
我市某校高二(1)班召开“魅力世博会与活力新辽宁”主题班会,同学们交流了各自搜集的材料,展开讨论。
材料一: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中国国家馆全面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材料二:辽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参与上海世博会工作,成立“辽宁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形成了若干个备选的参博策划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民众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
材料三:岫岩的玉、阜新的玛瑙、本溪的砚台等辽宁特产亮相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给辽宁的相关企业带来商机,能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东北大学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担任世博会福建馆中英文解说员。他们不仅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深刻理解辽宁馆的内涵和韵味,这样才能更好地介绍富有特色的关东文化,展示和谐美好的风貌,同时也彰显青年学生的时代风采。
(1)请你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国家馆的解说员列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解说提纲。
(2)小周同学认为,参博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请你评析小周同学的观点。
(3)请你结合材料三,说明辽宁积极参与世博会对本地发展的经济意义。
(4)根据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如何彰显时代风采?
2010年中央预算财政支出(单位:亿元)
(1)请揭示图表蕴含的信息,并分析这样的预算有何经济意义?
(2)根据图表蕴含的信息,分析其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