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为了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和无限性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09年10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14名大学生不顾自身安危,纷纷跳入水中抢救落水儿童。其中陈及时、何东旭、方招等3名大学生,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这启示我们
A.要鼓励人们不顾生命安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B.有价值的人生是不考虑个人利益的 |
C.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 |
D.社会应把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尊重和满足放在第一位 |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
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 | 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 |
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 D.社会实践 |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等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说明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