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大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要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重申文化强国战略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材料二 建设文化强国战略不仅事关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民族精神、道德品质的重大提升。当前,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轧伤了的孩子无人敢救;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轨迹,文化强国、文化发展的举措应顺应、遵循其自然过程,也不可超之过急。近来,无私救助溺水者的“最美女护士”、用双臂撑起坠楼男孩生命的四位“最美农民工”、为孩子教育而奉献青春的“最美乡村教师”、尽职尽孝的“最美母亲”……他们的行为激发了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生活变得温暖明亮。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观点。
在第八个世界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淮北市政府围绕"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的活动主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组织博物馆开展文化遗产日主题讲座以及淮北市文化遗产图片展览等,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淮北市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市民自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淮北市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1)结合材料,分析淮北市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其"政府责任"的?
(2)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阐述淮北市开展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性。
材料一: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后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在轨飞行15天,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从而掀开了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崭新一页。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积极发展航天技术、扩大航天技术应用的意义。
材料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政府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中国政府在和平开发利用太空上的立场的正确性。
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同时,也要认识到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理解。
2013年入夏以来,全国猪肉市场迎来"涨"声一片,据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分析,此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一是对前期猪肉生产流通不景气的报复性反弹;二是与当前通胀推升人力成本、饲料成本、运输成本等有关,此外在饲料和生猪流通环节存在着囤积投机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省经济改革试点地区,三年来,它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已经初步显示了示范效应: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