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990年台湾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读表1回答下列问题。
|
1951 |
1956 |
1961 |
1966 |
1971 |
1976 |
1981 |
1986 |
1990 |
稻米 |
52.25 |
50.75 |
48.51 |
46.77 |
46.51 |
48.96 |
47.72 |
41.95 |
39.33 |
甘薯 |
15.4 |
14.91 |
14.62 |
13.97 |
13.92 |
7.71 |
3.9 |
1.7 |
-- |
甘蔗 |
3.95 |
5.49 |
5.8 |
6 |
5.59 |
6.84 |
7.44 |
5.09 |
5.71 |
水果 |
2.11 |
1.8 |
1.95 |
6.36 |
7.26 |
7.64 |
9.93 |
13.82 |
19.29 |
蔬菜 |
5.23 |
5.30 |
5.61 |
6.69 |
9.06 |
11.95 |
15.84 |
18.92 |
16.3 |
表1中国台湾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1951-1990年) 单位:%影响表中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 | B.市场需求变化 |
C.劳动力素质提高 | D.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
对台湾1951年至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变化的分析,可借助于
A.数字地球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 |
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在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
欧洲西部地区受海洋的影响( )
A.使降水减少 | B.使温差增大 |
C.使气温升高 | D.使温差减小 |
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
A.使温差减小 | B.使温差增大 |
C.使气温升高 | D.使气温降低 |
读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按照全球多年水量平衡规律推算出M、N分别为( )
全球水循环模式图
A.7、16 | B.16、7 | C.7、23 | D.23、7 |
对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图是南美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
B.①处等温线密集主要是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
C.②处等温线向南突出是因为冬季大陆冷却快 |
D.③处等温线向南突出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