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无法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日军总师数
在中国
师数
在东南亚及
太平洋师数
在朝鲜
师数
在日本
师数
新增加
师数
1937年冬
24
2l
 
l
2
 
1941年12 月
5l
35
10
2
4
2
1944年冬
99
35
38
2
18
29

A.日本陆军总师数不断增多,已完全占领了亚洲、太平洋地区
B.1944年日本侵华兵力相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牵制
C.日本国内师数逐渐增多与当时日本本土遭到盟军进攻有关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井田制的推行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