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永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向”,下述思想明显与其不同的是

A.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B.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五蠢”之一
C.《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D.《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B.经济发展标本
C.社会制度示范 D.文明交流枢纽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B.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C.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1931年底,湖南《大公报》刊载了当时省长何健下的一道手令,禁止机关在旧历年送礼,理由是:“废历年节(农历春节),互相馈送,此种繁文悖节约之旨。”尽管如此,长沙大多数老百姓仍延续一如既往的年俗。对此现象解读最正确的是

A.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背景
B.人民不满政府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中华传统节俗文化导致了官民矛盾
D.反映出中西社会风俗的对峙与冲突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D.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