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 D.丞相权力日渐削弱 |
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作是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和“德”两字的牌匾,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殿、德兴殿、德和园等。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仁”“德”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广泛 |
B.“仁”“德”思想是古代衡量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 |
C.“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 |
D.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神圣。 |
“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片面发展重工业 | 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
C.推行新经济体制 | D.实施“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A.20世纪后期 | B.19世纪末期 | C.18世纪末期 | D.17世纪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