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2: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材料3: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1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造成诗人具有上述感情的历史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2,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分)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统一问题的认识。(4分)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洋航海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重大影响?
“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并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些情况归纳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的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力的出卖者。”
--马克思《资本论》
回答:(1)你认为劳动力的出卖价值和劳动出卖价值相等吗?请用材料中的原话说明。
(2)“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实际上分别指什么人?
(3)材料表达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回答:(1)材料一中提出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中国的三大发明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期,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出现了那些新变化?
(2)此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有何影响?
(3)此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方面,出现了那些新特点?这些特点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