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在这里,胡适对《新青年》评价的理由是:
| A.《新青年》代表了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
| B.《新青年》代表了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
| C.《新青年》代表了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的时代 |
| D.《新青年》代表了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
下表中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欧阳询 | B.颜真卿 | C.柳公权 | D.怀素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 B.逐渐贵族化 | C.逐渐神秘化 | D.逐渐宗教化 |
18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式棉纺织机在英国出现,传统的动力已不适应新的需要,蒸汽机应运而生。这表明:
| A.近代动力技术的革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
| B.蒸汽机的发明是实验科学长期孕育的结果 |
| C.蒸汽动力较传统动力能提供更充裕可靠的动力 |
| D.新的动力技术革新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