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到了辉煌的顶峰,中国的GDP在晚清时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著名历史学家黄宗智却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减少,没有发展 |
B.中国经济总量增加,但仍以传统经济为主 |
C.中国经济总量将要被英国超过 |
D.“劳动生产率”水平在增长,但总量在下降 |
东北民歌《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皆在关内流浪。”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1936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里的“北国”是指
A.井冈山 | B.瑞金 | C.陕北 | D.西![]() |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
B.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
D.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19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曾国藩等人也正通过洋务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A.补充作用 | B.瓦解作用 | C.改革作用 | D.巩固作用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