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学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
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B.罗马帝国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社会 |
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
D.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了帝国统治基础 |
古希腊一悲剧中曾写道:“我们成为这片土地上的外邦人……任何居民或者外来人都不能囚禁我们。如果有人对我们使用暴力,任何不救助的庇护者将被剥夺政治权利并被公众流放。”这反映出
A.外邦人在古希腊没有完全的公民权利 | B.古希腊维护居民的基本自由 |
C.当时执政者无法维护平民和奴隶利益 | D.古希腊的公民范围明显扩大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中“优秀”是指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利与资源 |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把皇帝家仆正规化、权力化;明清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了整个国家机器。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C.宗法制度的不断加强 | D.郡县制度的不断强化 |
荀子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C.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
D.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