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天地万物“变化日新”的见解,认为一旦事物不动,就必趋腐败,“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肖,亦而死”。不但自然界如此,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如此。他强调:“三代之法,不可挟以为名,治后世之天下。”他是( )
| A.李贽 | B.黄宗羲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图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这一结论所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上海公报 |
|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D.中国人可自由出入美国国境 |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
|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
|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
|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
|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
|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
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
|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
|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