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 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30 min和4 h)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 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
| B.b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 |
| C.c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
| D.d条马铃薯细胞外KNO3溶液浓度增加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
|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
|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
| 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
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
| B.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
|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
|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
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 B.高压锅、手、接种环 |
| C.培养基、手、接种环 | D.接种环、手、高压锅 |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
| B.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芽孢 |
| C.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
| D.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
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
| 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
| 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 |
|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