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自然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
B.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和这些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 |
C.五夷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
D.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保护区内要严禁开发利用 |
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1所示。根据细胞中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B.图1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
C.图1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点
D图1中的丙组细胞中部分细胞不出现纺锤体
现有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极体,染色体数为M个,核DNA分子数为N个,又已知M不等于N,则该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一个卵原细胞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分别是
A.M和N | B.2M和N | C.2M和4N | D.4M和2N |
某科研小组从成年雄鼠的精巢中提取一些细胞,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多少将这些细胞分成三组(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丙组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
B.给雄鼠注射雄激素,甲、丙两组的细胞数目都会增多 |
C.用药物抑制DNA复制,甲、丙两种细胞生成量都会减少 |
D.乙组的细胞到分裂后期,着丝点都会一分为二 |
下列关于联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会的染色体不是随机的,具有专一性 |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不具有联会现象 |
C.联会开始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D.在男性睾丸中,联会的染色体形态并非完全相同 |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B→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复制的结果 |
B.由H→I,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受精作用的结果 |
C.由N→O,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细胞核的结果 |
D.由D→E,DNA的含量减少一半,原因和N→O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