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用15 N 标记的DNA 分子片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把此DNA 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 分子占总数的3 /4 |
| B.① 处的碱基对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表现型的变化 |
| C.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③ 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② 部位 |
| D.该DNA 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
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互相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
|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
|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
一项用于寻找两种飞蛾,浅色斑点蛾和黑蛾(有黑色翅膀的飞蛾)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状况的科学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年,寻找结果如下:
| 地区 数量 |
郊区 |
工业区 |
| 浅色蛾 |
95% |
5% |
| 黑色蛾 |
5% |
95% |
以下哪一项是对飞蛾在研究区域内的不均衡分布的最确切解释( )
A.自然选择发生在郊区选择了浅色飞蛾,在工业区选择了黑色飞蛾
B.生活在工业区的孩子们喜欢抓浅色飞蛾玩,解释了那里浅色飞蛾减少的原因
C.浅色飞蛾更喜欢生活在郊区
D.悬浮于高度污染的空气中的烟灰染黑了飞蛾
下列有关隔离与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 |
| B.东北虎和华南虎虽有长期的地理隔离,但仍属于一个物种 |
| C.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
| D.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因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两个物种 |
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②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 ⑤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 ⑥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 C.②④ | D.①④⑥ |
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筛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A.图甲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
| B.图乙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 |
| C.图丙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 |
| D.图丙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