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养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状态良好且一致的3组某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图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B内培养皿中盛有Ba(OH)2溶液,A、C内培养皿中盛有蒸馏水,各培养皿中液体的体积相同。该实验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照、CO2浓度对幼苗光合强度(或生长量)的影响
B.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B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C.培养一段时间后,预期的实验结果是:A中的幼苗生长量比C中的小
D.应再增设D组实验:装置如B组,在暗处、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获得种子,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染色体数为8N=56条),据此可推断出
A.黑麦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4条染色体 |
B.黑麦属于二倍体,不可育 |
C.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
D.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
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 |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
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它与二倍体西瓜属同一物种 |
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均可引起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
C.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在该食物网中,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G千焦时,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
A.6G/125千焦 | B.3G/125千焦 | C.G/50千焦 | D.G/550千焦 |
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及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空间结构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竞争 |
C.影响群落空间结构不同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 |
D.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