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
A.叶绿体的基粒 | B.线粒体的嵴 |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 | D.神经细胞的树突 |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
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有60只、标志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个环境中的K值是()
A.150只 | B.200只 |
C.300只 | D.400只 |
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C.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J”型增长 |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
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
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
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