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 试验编号 |
探究课题 |
选用材料与试剂 |
| ①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
| ②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 ③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
| ④ |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 |
|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
| C.人体寒冷时会表现为面色苍白,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
|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
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要依靠的中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视觉中枢③躯体感觉中枢④语言中枢
|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 |
| 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
|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
| D.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外液 |
右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
|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
| C.②与③的主要差别是③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
|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
|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
|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