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图所示。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

①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是细胞或细胞内某种结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真核细胞才具有甲和乙结构
B.甲、乙、丙另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有双层膜结构
C.丙结构具有纤维素成分的细胞壁
D.若丙细胞能进行需氧呼吸,则其内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

分泌蛋白在内质网腔中折叠,初加工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组装,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

A.4层 B.2层 C.1层 D.0层

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元,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物体应该是植物体
B.糖元和淀粉都属于多糖
C.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糖类有单糖、二糖、多糖
D.催化上述反应的催化剂是酶

下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为由两个“—SH”(巯基)构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相邻肽链。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m-2),18(m-2)+4
B.(m-4),18(m-4)
C.(m-3),18(m-3)+4
D.(m-4),18(m-4)+4

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v与pH成正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