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肽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多肽的正确叙述是 ( )
A.该多肽含有4个肽键,是一种四肽化合物 |
B.控制该多肽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多肽分子结构改变 |
C.翻译过程中至少需要5种转运RNA |
D.该多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消耗ATP |
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
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用纯合的高秆抗锈病水稻(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水稻(ddtt)进行育种获得纯合矮杆抗病水稻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再选育;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5/8 |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占2/3 |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