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的含量 |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的含量将增加 |
下列生物的反应式错误的是
A.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光能叶绿体(CH2O)+O2 |
B.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H2O+ATPADP+Pi+能量 |
C.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
D.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 |
下列实验中,操作正确且始终用活细胞做实验材料的是
A.做油脂的鉴定时,制成的花生子叶临时装片在高倍显微镜下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调焦观察 |
B.用显微镜观察煮熟的玉米种子胚和胚乳均被染成红色 |
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时,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或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此操作可在显微镜下直接进行 |
D.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时,只用低倍显微镜就可清晰地观察到叶绿体的结构 |
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一步形成蛋白质时往往要进行加工,在加工时常常要切去一部分氨基酸,再构成蛋白质。现有一条含100个氨基酸的肽链,其中含游离的氨基18个,加工时共切去氨基酸16个,则加工后多肽链所含的游离氨基至少还有
A.0个 | B.1个 | C.2个 | D.3个 |
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 | 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端 |
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 | 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 |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因反应液中酶的数量有限,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
B.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 |
C.图乙中,温度超过a点后反应速率急剧下降,其原因是高温条件下酶变性失活 |
D.图丙中,当在一个反应容器中把pH从6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先增强,后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