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C.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原 |
D.甲是白细胞介素-2,乙是抗体 |
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3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改变温度,不影响叶片开始上浮的所需的时问 |
B.改变光照强度,不影响叶片开始上浮所需的时间 |
C.改变NaHCO3溶液的浓度,不影响叶片开始上浮所需的 时间 |
D.若将装置置于黑暗中,上浮的叶片又会下沉 |
如图表示某种物质在酶催化分解的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曲线1表示反应物的浓度变化 |
B.曲线3表明,在该条件下反应物在大约20分钟时完 全分解 |
C.如果曲线2、3、4表示不同温度下的酶促反应,则 曲线2代表的温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温度 |
D.如果曲线2、3、4代表不同酶浓度下的酶促反应, |
则曲线2代表的酶浓度高于曲线3和曲线4代表的酶浓度
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物质的相对浓度。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五种物质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最可能是E
B.B、C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A、D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C.若A物质为Na+,则与其运输有关的主要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D.将该细胞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由于海水被P污染,某养殖场的海带的吸碘能力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A.海带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减少 |
B.海水中碘离子被浮游藻类吸收,浓度下降 |
C.浮游藻类数量变化引起海水溶氧量变化,最终导致海带的有氧呼吸减弱 |
D.海带细胞膜上碘离子的载体被用于转运PO43— |
下图为胰岛素原加工形成胰岛素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发生在胰岛a细胞 | B.该过程可能发生在内质网腔内 |
C.该生理过程与线粒体无关 | D.C肽就是信号肽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