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
| 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
|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
| 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
近日,小军同学的不良反应引起了父母的担忧:感冒频繁,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伤口不易愈合,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比起同龄儿童,小军身体偏矮,偏瘦。去医院后,经检查发现血清中锌的含量过低。对上述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 A.锌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 |
| B.锌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替代 |
| C.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
| D.锌的作用极大,只要有锌,人就能正常生长 |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
|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
| C.是无色透明的 | D.是活的细胞 |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 |
|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
|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
| D.若使物象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其相对含量(%),碳(C)、氢(H)、氮(N)、氧(O)分别为18%、10%、3%、65%。如图l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D.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原子数最多的也是a
某运动员比赛后化验,体液中Ca2+含量太低,导致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过高而出现抽搐。这一事实说明Ca2+的生理功能之一是 ( )
| A.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 |
| B.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
| C.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
| D.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