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后世称为《大学》的“八条目”,强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这种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层次扩展的关系源头是
|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中央集权制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 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
秦统一全国的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 B.秦国国富民强而六国衰落 |
| C.经济发展,各地区联系加强 | D.秦始皇雄才大略 |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
|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公元前8世纪早期至公元前3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包括:①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华夏族和周边各族逐步融合③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④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主体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将图陶尊上的刻画符号与楔形文字
、甲骨文
、圣书字
和腓尼基字母文字
相比照可推断该陶尊最有可能出土于
| A.两河流域 |
| B.中国 |
| C.地中海东岸 |
| D.埃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