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下列实验或模型制作中,选材符合科学性原则的是()
A.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观察叶绿体的材料 |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氨基酸 |
C.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制作细胞模型中的各种细胞器 |
D.用碘液染色观察叶绿体 |
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
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
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是( )
A.平原地区的人进入西藏后产生“高原反应” |
B.人发高烧后食欲下降 |
C.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不再催化食物中的淀粉水解 |
D.用沸水浸泡的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不佳 |
ATP 分子简式和 10个 ATP 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A.A—P—P~P和10个 | B.A~P~P和20个 |
C.A—P~P~P和20个 | D.A~P~P~P和10 |
酶和ATP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具有催化功能的酶都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 |
B.乳酸菌细胞中约95%的ATP来自线粒体 |
C.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D.酶在合成时需要ATP,ATP在水解和合成时也需要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