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
年份 |
锑 |
锡 |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生产量 |
输出量 |
输出占生产% |
|
1933 |
11290 |
11170 |
98.9 |
8492 |
9611 |
113.2 |
1934 |
13833 |
13450 |
97.2 |
8132 |
6442 |
79.2 |
1935 |
15185 |
14186 |
93.4 |
11009 |
9180 |
83.3 |
1936 |
14338 |
13168 |
91.8 |
12954 |
11260 |
86.9 |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实施《基本国策纲要》 | B.日本企图以此取得战争主动权 |
C.德国法西斯对日本的支持 | D.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
二战期间,苏、美、英紧密合作,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英美公开放弃反苏政策,开始同苏联联合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是在
A.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后 | B.《大西洋宪章》发表后 |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 |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的“中立”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原因是因为它
A.给予法西斯国家直接援助 | B.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 |
C.![]() |
D.没有给予苏联等国中立国地位 |
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1919年巴黎和会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①会议文件中包含有损中国主权的内容②确定了对德国的处置方案
③会议体现了各大国的意志④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决定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其主要原因是
A.更好地领导世界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 B.适应各图反法西斯斗争的具体需要 |
C.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 D.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