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 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 |
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 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 |
观察下图,15~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的新航路主要有
①由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由葡萄牙完成 ②由欧洲绕道亚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由荷兰进行 ③由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由西班牙开辟 ④由欧洲绕道非洲到亚洲的新航路,由葡萄牙开辟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②③ |
现存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有关该碑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②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③清朝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④当时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进行罢工斗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
B.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
C.强化了海禁政策 |
D.错误引导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利用海外市场发展自我的机会 |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 |
弘治(1488~1505年) |
嘉靖(1522~1566年) |
万历(1573~1620年) |
吴江县 |
3市4镇 |
7市4镇 |
10市7镇 |
A. 白银普遍流通,区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一种报时信号。《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唐朝市受官府的严格监管,宋代坊市制度的崩溃 |
B.宋代不重视商业发展 |
C.宋代在城市管理上出现了倒退 |
D.宋代出现了草市、集镇,纸币广泛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