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 10分)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传说鲧、禹父子治水成败在于“堵”“疏”之别,我国数千年的治水实践证明:“堵”“疏”都是重要的治水之策。应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全面研究、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顺应自然、“因势利导,辨证施治。
(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别列举几例生活中常用的治理洪涝灾害的“堵(截流或防泄)”和“疏(引洪)”的措施。
读“地球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6分)
(1)此图所示日期是(写出月、日)前后。
(2)图中C点位于(晨线或昏线)上。
(3)此刻A点地方时是时,D点的昼长是小时。
(4)此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到(近或远)日点附近。
(5)图中A、B、C、D四点按照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为。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D湖泊(图21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21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21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5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4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4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6分)
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19中乙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分析其原因。
(2)图19中A县农业生产最容易导致的生态问题是,并结合下表分析A县该生态问题所造成的危害比B县大的原因。
人口 (万人) |
土地面积 (平方千米) |
土层厚度 (米) |
2006年粮食产量 (万吨) |
|
图中A县 |
65 |
3667 |
0.1—0.8 |
56 |
黄土高原上某 B县 |
15 |
4182 |
50—80 |
45 |
(3)图20为A县土地垂直分布与土地利用状况图。结合材料,分析A县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不合理现象?应如何改进才能促进A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资料一:晋陕内蒙古地区是我国土地退化类型最多、发生范围最广,且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带的草地是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
资料二:晋陕内蒙古地区十地退化类型与分布图。(图18)
(1)从外力作用看,造成该区土地退化的因素是 、 。(2分)
(2)该区盐渍化严重十地主要分部在( )(2分,双选)
A.蒸发强烈的平原洼地 B.灌溉农业区 C.风蚀严重的高原山地 D.过度开垦区
(3)选择下列恰当内容,完成“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框图”(填字母)。(6分)
A.少雨年份加大农田比例 B.粗放经营 C.脆弱的生态环境 D.沙丘开垦
E.风蚀、水蚀加速F.土地肥力下降
(4)简要分析该区农牧交错带控制土地退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3分)
世界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一(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15。
资料二:见图16。
资料三: 见图17。
(1)目前,面临粮食危机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洲和洲。(2分)
(2)甲地发展种植业的最主要限制因素是(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
A.地形崎岖 B.低温冷害 C.灌溉水源 D.光照不足
(3)1993年以前,世界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l993年,引发粮食危机紧急情况的次数大于;其后两者交替上升。(3分)
(4)关于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一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产量逐年上升B.消费量趋于上升 C.生产不能满足消费
D.缺口不断增大E.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
(5)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