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贵州省简图 贵阳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
(1)说出乌江的河流水文特征。
据新华社电:因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石漠化,在贵州一些地区,强石漠化使一些农民失去生存条件,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目前约有45万人需易地移民搬迁。
(2)分析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说出解决措施。
贵州省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其辣椒生产规模和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按加工层次,辣椒加工业划分为以干辣椒制作、油辣椒生产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碱研发、生物制药为主的深加工。
(3)简述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近年来,贵州各地在“多彩贵州”整体品牌引领下,抓住自身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4)结合贵州省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特点,分析下列旅游品牌形成的原因,完成下表。
旅游品牌 |
形成原因 |
“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 |
|
“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 |
|
“红色文化·续写遵义红色经典” |
|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A、D四点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
A ;C ;
(2)说出A、C两点所在的半球:A: 半球、_______半球;C: 半球、 半球。
(3)A点位于C点的 方向。D点位于B点的 方向。
(4) A、B、C、D四点,哪些地方能看见北极星___________;
如果能看到,利用望远镜测得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在A点晚上于20时35分观测到某颗恒星位于上中天,则一周后该小组在同一地点观测到该恒星上中天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西部某省区图,分析回答:(20分)
(1)写出图中番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地: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成因上讲,②山属于______________山(褶皱或断层)。塔里木盆地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图示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生产棉花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
(3)土地荒漠化是该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4)据图说明该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5)图中A地年降水量比B地,说明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下图是“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
①太阳高度相同②地方时相同③昼夜长短相同④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⑤地形相同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⑦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2)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有相同的气候类型,其中面积最广的是___________ ____。
(3)若图中b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但成因却有所不同:
中国 ;
美国
(4)简要说明中美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5)图中c处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试论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升,也带动了饲料成本上升后中国猪肉价格的暴涨和持续高位运行。
材料一计本年度中国饲料玉米需求将达到1.05亿吨。美国农业部预测,本年度美国玉米的期末库存为4255万吨,算上期初库存2901万吨,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5亿吨。
材料二图1、2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指示玉米带)。
材料三:图是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分布共同的自然区位因素。
(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总产量差异较大。影响中美两国玉米生产差异的区位因素有_________。
A.气候条件 | B.土壤条件 | C.水源条件 | D.机械化水平 |
E.市场条件 F.生产方式
(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
(4)在玉米深加工政策上,中美两国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2006年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国在玉米深加工发展上不能复制美国模式。试指出我国玉米向能源加工产业发展的国情制约因素。
(36分)根据下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材料三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1)指出图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3)简要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4)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______-(大、小)。和山东省相比青海省的人口合理容量______(大、小)。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