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一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
(1)据材料一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珠三角农业类型的转化及其主要区位因素。
下图为“我国人口再生产的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出现在_____________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其原因是。
(2)从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表中给出的数据,在上图中绘出1975~1995年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并与1975年前曲线连接起来。
下图为合肥及周边地区居民点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图中城镇体系共包括级,其中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城市是,级别较高、规模较大的城市有、。
(2)图中不同级别城市数量上差别很大,规模越大的城市数量越,规模越小的城镇数目越。
(3)促进图中规模最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9分)
⑴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属于地堑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⑵ 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①渭河谷地②长江三峡③汾河谷地④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⑶ 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8分)
⑴ 在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4分)
⑵ 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4分)
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分)
⑴ 图示区域西部7月份等温线大致呈走向,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2分)
A.纬度 | B.海陆 | C.地形 | D.洋流 |
⑵ 从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凸向、走向和疏密程度等方面描述图中1月份等温线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⑶ 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3分)
⑷ 描述乙地附近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