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基因型与性别对应关系如下表,已知B、b和T、t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 |
B和T同时存在 (B T ) |
T存在,B不存在 (bbT ) |
T不存在 (B tt或bbtt) |
性别 |
雌雄同株异花 |
雄株 |
雌株 |
若BbTt的玉米植株做亲本,自交得F1代,让F1中的雌雄同株异花植株相互交配,则F2代中雌、雄株的比例是
A.9∶7 B.3∶1 C.9∶8 D.13∶3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上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B.I、II段发生突变一般对生物性状没有直接影响 |
C.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
C.测交实验可以检测F1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量 |
D.在自由交配的群体中若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发生,基因型频率一般不变 |
下列有关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核酸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
B.控制果蝇性状的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DNA上 |
C.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来转运 |
D.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越高,热稳定性越强 |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下图是其关于植物杂交过程示意图,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的操作应同时进行 |
B.①操作的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 |
C.②的操作是为了实现杂交 |
D.每一次操作后都要对高茎花的雌蕊套袋 |
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
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