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 果蝇对CO2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现有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 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在鸽子中有一伴Z染色体的复等位基因系列,B1(灰红色)对B(蓝色)显性,B对b(巧克力色)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鸽子和一只蓝色鸽子,它们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据此:
(1)亲本的杂交组合有哪两种?(写出其表现型及对应的基因型)
杂交组合一:_________________     杂交组合二: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判断出这3只鸽子的性别?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
Ⅲ 以马铃薯叶型(dd)的二倍体番茄为父本,以正常叶型(DD或DDD)的三体番茄为母本(纯合体)进行杂交。试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D(或d)基因不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2)假设D(或d)基因在第6号染色体上,使F1的三体植株正常叶型
与二倍体马铃薯叶型杂交,杂交子代叶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IV.玉米子粒胚乳的外层叫做糊粉层,其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图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

色素
丁          丙           乙        甲
↑            ↑            ↑

酶1
酶2
酶3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应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9号
10号
5号

糊粉层为紫色的子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若所结子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 :红 :白 =" 9" :0 :7,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培养液中氧气浓度变化对草履虫和乳酸菌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图中曲线A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___,它的异化作用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
(2)曲线B代表的生物,能在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获得能量,它的呼吸作用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在有氧存在时发酵作用会被___________。

将酵母菌研磨后得到匀浆,将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为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分别进行三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内分别滴加葡萄糖,各试管内的最终产物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在隔绝空气的前提下重复实验一,各试管内的最终产物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已知一瓶中混有酵母菌,一瓶中混有乳酸菌。请填出下表的空格:


用手触摸
用眼观察
判断
A瓶

有气泡

B瓶
温热


C瓶


纯净葡萄糖液

肉毒杆菌是腐生菌,当肉类罐头消毒不彻底装罐后,它便迅速繁殖。人食用后引起食物中毒,这属于___________性食物中毒。这种菌的代谢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藏白菜地窖中,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上升也很快, 白菜在进行___________呼吸。
(2)CD段O2的浓度接近零,而CO2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___________呼吸。
(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较长时间贮藏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在___________段范围内,若将地窖完全封闭,隔绝空气,则大白菜将会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