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多极化趋势加强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倾向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月 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