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 A.玉面人的特征 | B.玉面人的年代 |
| C.扁足青铜方鼎 | D.鼎内壁的小篆 |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4250 |
100% |
||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29696 |
100% |
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
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
| 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
| 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
中国某一时期位于江南的城市,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贩卖各色棉布、丝绸、青花瓷、胡椒、烟草等货物的街铺。人们买卖时,大额交易使用银两,小额交易使用铜钱。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唐代 | B.宋代 | C.元代 | D.明代 |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表现在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二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
| B.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思想 |
|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
|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