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 A.克伦威尔 | B.凯末尔 | C.甘地 | D.林则徐 |
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这说明
①康熙善于学习和创新
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
③“尊孔”有利于清朝统治
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
A 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 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 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 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右面图示反映的是中西政治体制,这两种政治体制的本质不同点是( )
A 中央集权 B 政体性质
C 分权合作 D 中央部门关系
在美国1787 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签署仪式完成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富兰克林认为 1787 年宪法的签署是“日出”,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 )
A 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B 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和统一
C 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 宪法给予妇女选举权,废除奴隶制,保障黑人选举权